Blank Space Studio artist residency programme 2015-2016
  • 2015-16年度 駐場藝術家及策展計劃
    • 文化伙伴 >
      • 何應豐
      • 李海燕
      • 陳美彤
      • 梵谷
      • 黃俊達
      • 成博民
      • Ara Cho
      • Marloes van Houten
      • 史嘉茵
      • 黃靜婷
      • 林燕
      • 人仔
      • 蔡迅彥
      • 張潔盈
      • 邢亮
      • 楊怡孜
      • 蘇淑
      • 吳文翠
      • 黃子翎
      • 龔志成
      • 俞若玫
    • 母親的身體版圖-工作坊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時。空。行動》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自我的啟示》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攝 魄》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與亡者對話》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Writer’s Lab I :《文本與身體》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我要乖乖的活著》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身體/襌:當下的自主和再造》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墨迷宮》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駐場文化研究計劃 .
. 母親的身體版圖 - 工作坊 .

探索在極端消費社會中的母親身體文化內涵和表述。以母親邊繪畫身體/空間邊言談身體/經驗為軸,借藝術作平台,研析不同階層背景的香港母親對自己身體及延伸至上代及子女身體關係的想像和閱讀,工作坊將跟參加者構建自己的家族生命故事,從母親的身份探求生命的轉化再出發,延伸再學習如何闡釋上代人的故事,及至對新生代長成可能開悟的出路。所有「畫音」將錄影紀錄及分享,作為全年「行動研究」的其中重要內容。

以四位母親作一組,每組四次(共十二小時)。 除公眾假日外,逢星期五及星期六早上十時至下午一時。由參加者自選時段。本工作坊不設收費,參加者可自由捐款,以作為策劃人、導師、技術工作人員、器材及場地的開支。整個計劃為期九個月。由2015年9月開始至2016年6月。

在參與者同意下,以佚名形式,將每星期在網上分享錄音及繪畫過程(不攝影真實人物為准)。最後,按故事的收集情況,繪畫及表述有可能會連同學者的文章結集出版。
Picture
策劃/導師:何應豐、林燕、梁惠敏
​

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
共四次:星期五及六   早上十時至下午一時

.   資 料 / 紀 錄   .
.   延 伸 對 話   .

. 導師簡介 .


何應豐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哲學博士,專門於藝術用於社群教育和身體文化研究。美國侯斯頓大學戲劇藝術碩士及學士。三十年從事演藝創作及教育工作。先後以藝術為媒體,替多個社福界團體(包括樂施會、香港小童群益會、善導會、聖雅各稫群會、救世軍及東華三院綜合服務鴨脷洲與大角咀中心)策劃青少年/新移民/導師培訓工作坊及構想互動教育中心等。 何氏由創作到教育工作,強調建築獨立思考和構建個人與社群關係的閱讀能力,藉藝術打開另類思考生活的出路。


林   燕

由人類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科學邏輯走到表演藝術和戲劇教育的抽象和詩意,由往外追尋夢想的倔強女生變成往內拆解自己成長經歷的媽媽。嘗試以多重切面探索身體、藝術和教育與生命的關連和意義,期許為自己和兒子建立一個更整全更細密的生命構圖。林燕在香港大學、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和倫敦皇家中央戲劇學校分別修畢三個碩士學位,過去十年一直為自由身表演者及戲劇教育工作者, 現為科技大學及香港藝術學院之兼任講師。在倫敦期間編作了十個原創作品,全部緊貼社會議題,並獲邀到藝術節演出。在港曾參演多個何應豐執導之作品,亦曾與多個本地劇團、藝術教育團體及NGO合作。 林燕近年也嘗試擔當導演,試圖結合應用劇場的研究手法和戲劇表演的藝術性去剖析生活的面貌和意義。

 

梁惠敏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文學士。現鑽研及實踐身心靈療癒的練習:瑜珈、頌缽、按摩。取得瑜珈導師認證(The International Sivananda Yoga India)、按摩証書(Thai Massage School of Chiang Mai),關懷人的身心靈完整感,培育一份生命的正念和能力。1999年始跟不同的社會服務機構、學校、教會等策劃及協作一些社區藝術計劃,跟不同的社群,包括婦女、長者、新移民、精神病康復者及家屬、性工作者等,以互動劇場一同探索生活的關懷和可能性。

 BLANK SPACE STUDIO ©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5-16年度 駐場藝術家及策展計劃
    • 文化伙伴 >
      • 何應豐
      • 李海燕
      • 陳美彤
      • 梵谷
      • 黃俊達
      • 成博民
      • Ara Cho
      • Marloes van Houten
      • 史嘉茵
      • 黃靜婷
      • 林燕
      • 人仔
      • 蔡迅彥
      • 張潔盈
      • 邢亮
      • 楊怡孜
      • 蘇淑
      • 吳文翠
      • 黃子翎
      • 龔志成
      • 俞若玫
    • 母親的身體版圖-工作坊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時。空。行動》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自我的啟示》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攝 魄》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與亡者對話》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Writer’s Lab I :《文本與身體》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我要乖乖的活著》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身體/襌:當下的自主和再造》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墨迷宮》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