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nk Space Studio artist residency programme 2015-2016
  • 2015-16年度 駐場藝術家及策展計劃
    • 文化伙伴 >
      • 何應豐
      • 李海燕
      • 陳美彤
      • 梵谷
      • 黃俊達
      • 成博民
      • Ara Cho
      • Marloes van Houten
      • 史嘉茵
      • 黃靜婷
      • 林燕
      • 人仔
      • 蔡迅彥
      • 張潔盈
      • 邢亮
      • 楊怡孜
      • 蘇淑
      • 吳文翠
      • 黃子翎
      • 龔志成
      • 俞若玫
    • 母親的身體版圖-工作坊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時。空。行動》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自我的啟示》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攝 魄》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與亡者對話》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Writer’s Lab I :《文本與身體》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我要乖乖的活著》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身體/襌:當下的自主和再造》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墨迷宮》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與亡者對話》



. 文化思考 .

在今天的香港,屍體作為身體的最後狀態,
是不可視、不可觸的污穢之物。
我們被奪去處理親人屍體的權利,但似乎已然為社會接受。
是因為屍體有遺消費社會販賣的健康青春身體形象?
我們如何理解生命自然進程?如何學會尊重垂老的身體?


居港韓裔演員Ara Cho+
​
韓國劇場導演
Sunhee Kim
舞者周芳 Fiona Zhou


舞台設計師:王健偉

聲樂創作人:史嘉茵

2016年1月/2月
行 動
藉傳統表演藝術的身體足跡,重探當代文化對死亡的身體儀式展演。
內 容
從不尋常個人經歷出發,透過亡父與經年浮動記憶,追蹤生死間難以全然檢拾的身體碎片......
框 架
錄像創作 + 工作坊 + 訪問 + 對談 + 分享展演
公開論壇
2016年2月21日下午四時
對話嘉賓
黃津珏
公開論壇
2016年2月21日下午四時
按一下這裡來編輯。
Picture


. 藝行發表 .
.   資 料 / 紀 錄   .
.   延 伸 對 話   .

【Ara的話】

Death is no longer a stranger to us.

It has been more than ten years how we survived after our fathers have passed away. They left us cold and unexpected. One in the middle of the desert, where the waters in his body escaped as soon as he took his last breath. And the other, by the cold waters as his body rose up on the dry ground.

Why did it have to be this way? Did they have any choices to make it different? Now where have they gone to? Can they hear us? What’s the meaning of life in this earth?

One from Korea and the other from Hong Kong now together they took their journey to find more meanings of death and after life which transcends all cultures…

So many questions and stories unfold as two girls from different culture came across each other and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which they haven’t share with anyone else yet. How did we carry on with our lives, is there a better way to survive than how we did?

Through this performance, it will break the established relationship between audience and performer. Audience will experience another level of intimate space with the performer. It will allow their five senses to experience the deep meaning of death in different angles 


 BLANK SPACE STUDIO ©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5-16年度 駐場藝術家及策展計劃
    • 文化伙伴 >
      • 何應豐
      • 李海燕
      • 陳美彤
      • 梵谷
      • 黃俊達
      • 成博民
      • Ara Cho
      • Marloes van Houten
      • 史嘉茵
      • 黃靜婷
      • 林燕
      • 人仔
      • 蔡迅彥
      • 張潔盈
      • 邢亮
      • 楊怡孜
      • 蘇淑
      • 吳文翠
      • 黃子翎
      • 龔志成
      • 俞若玫
    • 母親的身體版圖-工作坊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時。空。行動》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自我的啟示》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攝 魄》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與亡者對話》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Writer’s Lab I :《文本與身體》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我要乖乖的活著》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身體/襌:當下的自主和再造》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墨迷宮》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