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nk Space Studio artist residency programme 2015-2016
  • 2015-16年度 駐場藝術家及策展計劃
    • 文化伙伴 >
      • 何應豐
      • 李海燕
      • 陳美彤
      • 梵谷
      • 黃俊達
      • 成博民
      • Ara Cho
      • Marloes van Houten
      • 史嘉茵
      • 黃靜婷
      • 林燕
      • 人仔
      • 蔡迅彥
      • 張潔盈
      • 邢亮
      • 楊怡孜
      • 蘇淑
      • 吳文翠
      • 黃子翎
      • 龔志成
      • 俞若玫
    • 母親的身體版圖-工作坊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時。空。行動》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自我的啟示》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攝 魄》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與亡者對話》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Writer’s Lab I :《文本與身體》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我要乖乖的活著》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身體/襌:當下的自主和再造》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墨迷宮》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時。空。行動》



. 文化思考 .
在智能手機世代下的「身體時間」
身體的物質性( materiality)與存在的關係,隨著電子科技越趨發達而面對本質上的衝擊。我們 應該相信身體的內在節奏,還是手機晶片運算的速度?尚·布希亞( Jean Baudrillard) 提出的「 擬 像」 ( simulacre)概念概括了當代媒體與存在景況的辯證關係。行為藝術家以身體的物質性為藝 術品原材料,但「製成品」卻只有暫時性、不可被保存。新媒體的出現,於我們對存在的物質 性、共時性,有甚麼啟發?用清水塗抹後的牆壁,看似沒有物理上的改變,用電子訊號記錄的 「見證」,是現實嗎?

資深行為藝術家:三木

年青行為藝術家:陳美彤

錄像創作人:余智敏

2015年8月
行動一
8月20-23日連續四日、每天七小時,陳美彤在一個密室裡跟著在手機書寫的節奏砌米
行動二
8月22-23日:三木回應行動──兩日之內用清水塗牆身
行動三
8月24日至9月初:《時。空。行動》二:在剪接影像中再出發-陳美彤與余智敏的行為與錄像與裝置並進
框架
錄像創作分享+對談
討論會
8月30日下午12-3點
邢亮、三木 對話
對談內容:邢亮 X 三木 行為藝術與舞蹈藝術之間探索對談
公開論壇
9月5日下午4時
對話嘉賓
張瀚謙 (新媒體藝術家)
地點
流白之間
图片
. 特設公眾開放時段 .
讓公眾於親臨經歷藝術家的行動研究

《時。空。行動》二:在剪接影像中再出發
2015年9月12日(星期六)
12:00 - 20:00
2015年9月13日(星期日)
12:00 - 20:00


. 藝行發表 .
.   資 料 / 紀 錄   .
.   延 伸 對 話   .

【不確的思慮】三木

或者把作品放到當下的環境之中,使其兀突,使其同化,使其溶化……
或是將身體放入場域;去等待,去思考,去觸發,去行動。
不確。
不確;是試圖將所呈現者盡我所能地存取間中出現的可能和想像的空隙。
不確。
不確解除思想的制約。

基於質疑、反思……異想天開,我的創作始終圍繞行為/場域/物件/事件/互動去完成。在作品的發展進程中隨機地,甚至不預設地去尋求抵達自由之途徑。行為藝術這種方式,這種只存在於現場,瞬即消逝的方式使到日常、身體、社會文化領域的相互態勢得以錯綜呈現。通過這些界限、空隙、内省的靈性和身體的彻底介入,最終我的創作亦只是不確。

【陳美彤的話】

7 月 12 日 6:55 正式開始。 我在 FB 發了這樣的一個訊息: 「 朋友, 今日起接下來的七天, 我沒有智能手機; 沒有
Whatsapps。」啟動了我的「行動研究」。
宣佈七天不用whatsapp, 停用智能電話後,才知道這件事其實是涉及到「關係政治」 。
我必須重新考慮我應如何安放我的個人情感。
「行動研究」的第二部份:
在 facebook 出一張警示圖,公告我的手機會安裝七天的 screen recording 系統。
第二個七天剛開始。

Picture

【余智敏的話】


二零一五年九月一日,下午三時四十四分,我和美彤一同在流白之間,正當我落「筆」書寫接下來數十天的流白生活時,美彤也在落「手」落「腳」打掃、整理上星期經歷過不同事件後的空間。而我,靠在白牆的一旁書寫之同時,她在我眼前「上演」了一幕幕「家務」,吸塵、搬戲服、爬上梯修補窗上的報紙(是前星期封窗的續集),以及我們間段式的「閒談對話」,由問我母親的年紀、因為搬流白的戲服,她掉了一個胸圍在地上,而令我記起我日前為她影的兩張相片⋯⋯這時流白的室內除了是美彤整理報紙、垃圾膠袋和撕膠紙發出的聲音外,就是樓上印刷廠機器發出的低頻聲音,以及街外傳入的「環境聲音」。這些有聲無聲的畫面在我「書寫」及「觀照」周邊共同發生之同時,我那精狀態開始靜定起來,書寫開始暢順起來,美彤也在窗邊哼著歌邊封窗⋯⋯

我停了停,將手指回到手寫板上又再開書寫下一刻想說的話,而美彤也完成修補工作,將梯子搬到一旁,思考下一個行動⋯⋯

流白之間,是因種種因緣際會,換來的空間。前星期,我以計劃好了的概定行動,透過影像,從創造、紀錄、投影,叫作「回應」在場發生的種種事件。而同時,我的身體亦在叩問我的「存在」,是像聯合策展人李海燕曾提出的:我們都不知不覺將自己安放在一種媒介上而給定義下來?我的思想不夠我的身體直觀和快速的叩敲這個「自然而然」的慣性,還在我懊惱之同時,身體已叫我走出那個框框,放下手上的攝錄機,走到那個點上再尋找。我想,空間從來沒有拒我們在外,只有我們把空間框死了似的,而認為自己不屬在此⋯⋯

一小時過去了,因為一排掛的戲服擋住視線的關係,我「看不見」美彤靜靜的在流白的一角幹甚麼。還有十分鐘,她要離開到另一個時空、空間,發現下一個行動。而我就是要走出我設置好的工作桌範圍,走到她的那一個角落,看看她在幹甚麼⋯⋯

余智敏
寫在美彤離開前的十分鐘




【對談一】

【對談二】


【對談三】


5/9/2015 後公佈

 BLANK SPACE STUDIO ©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5-16年度 駐場藝術家及策展計劃
    • 文化伙伴 >
      • 何應豐
      • 李海燕
      • 陳美彤
      • 梵谷
      • 黃俊達
      • 成博民
      • Ara Cho
      • Marloes van Houten
      • 史嘉茵
      • 黃靜婷
      • 林燕
      • 人仔
      • 蔡迅彥
      • 張潔盈
      • 邢亮
      • 楊怡孜
      • 蘇淑
      • 吳文翠
      • 黃子翎
      • 龔志成
      • 俞若玫
    • 母親的身體版圖-工作坊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時。空。行動》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自我的啟示》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攝 魄》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與亡者對話》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Writer’s Lab I :《文本與身體》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我要乖乖的活著》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身體/襌:當下的自主和再造》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墨迷宮》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